流口水的现象常见于三岁以内的小儿,中医理论认为,脾之液为涎,脾气通于口,脾和则口和,故涎出责之于脾。下面来看看宝宝流口水推拿手法。
宝宝流口水病因病理
宝宝流口水之因有虚实两种。
虚在脾土,因先天不足,或后天失养致中虚不摄,廉泉,玉液不守,津液失约,令涎液直流,渍于颐间,发为本病。实为积热,热性熏蒸上迫,使津液奔腾而上,为涎液多之基础,而热则胃缓,缓则廉泉开,不能制约其液,亦使涎流不止。
脾胃湿热型流口水推拿
主证:口角流涎,涎液粘稠,或有味,或口角赤烂,口渴思饮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,啼哭烦躁,舌红苔黄,脉弦数,指纹紫滞。
治则:清热泻脾。
推拿处方:清胃经,清板门,横纹推向板门,运水入土,退六腑,推四横纹,拿喉节,揉上廉泉,揉天突。
推拿方义:清胃经,运水入土,揉板门,退六腑均为泻热通下而设,为主穴,佐以横纹推向板门能降逆,使热不上冲,气不上迫,液自止,小儿多积多热,积易化热,热能沤积,故用推四横纹以化积除热;拿喉结,揉上廉泉与天突为局部取穴治标之常法。
脾胃虚寒型流口水推拿
主证:口角流涎,涎液清稀,小便清长,面白唇淡,或伴随泄泻,消化不良,舌质淡红,苔白,指纹清淡。
治则:健脾摄涎。
推拿处方:补脾土,揉外劳,运内八卦,推上三关,上推天柱骨,拿喉节,揉上廉泉,揉天突。
推拿方义:补脾土功能益气健脾,配推上三关温中散寒,外劳有升阳举陷之功,揉之能使阳升阴降;内八卦能行气和胃化积化食,使脾运得健;上推天柱骨既能升阳,又属近治,配拿喉节,揉上廉泉,揉天突等则治标之力愈强,由于脾运之健非一日之功,故虚寒涎流疗程宜长,治时宜长。
小贴士
在上述治疗方法中,拿喉节指力应向上向内,直逼舌根,而舌根两旁左为金津,又为玉液,皆津液(涎液)调节之枢,闭合之门,轻拿可生津止渴,重则摄液止涎,该两穴随可张口翘舌点刺出血,但十分疼痛,患儿不堪忍受,家长亦不能接受,故用推拿,治在口外,效在口内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