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药名】马蔺子
【别名】荔实、马楝子、马莲子、蠡实。
【英文名】Chinese Iris Seed, Seed of Chinese Small Iris
【来源】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 pallasii Fisch.var. chinensis Fisch.的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短而粗壮,根棕褐色,细长而坚韧。叶基生,成丛,坚韧,叶鞘枯死后常裂成细长纤维状的残留物,叶片条形,灰绿色,先端渐尖,基部带紫色,全缘,两面具7~10条突起的平行脉。花葶从叶丛中抽出,苞片3,花蓝紫色,花被6,外轮3,花被片较大,匙形,向外弯曲而下垂,中部有黄色条纹,内轮3花被片倒披针形,直立,花被下部联合成筒状,花柱3深裂,花瓣状,顶端2裂。蒴果长椭圆形,具6条纵肋,先端具尖喙,种子近球形或不规则形,棕褐色,有棱角。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向阳山野、路旁、沟边、草地及草甸,也常栽种于庭院中花圃旁。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收果实,晒干,搓出种子,簸净,炒熟、捣碎用,或以醋拌炒。
【药材性状】不规则多面体,长约5毫米,宽3~4毫米。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,略有细皱纹,基部有浅色种脐,质坚硬,不易碎裂。切断面胚乳发达,灰白色,角质,胚位于种脐的一端,白色,细小弯曲。气微弱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肝经、胃经、脾经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利湿、消肿解毒、止血。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量5~10克,内服煎汤;或入丸、散。治疗黄疸型肝炎、痢疾、吐血、衄血、血崩、白带、咽炎、痈肿、疝痛。外用适量捣敷。治疗骨结核:马蔺子置铁锅内炒干研粉,内服,每日3次,每次5~7克,小儿酌减。
【药理研究】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,并有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作用,有抗辐射作用,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,具有抗生育、抗着床等作用。马蔺子甲素腹腔注射或灌服,对小鼠官颈癌、淋巴肉瘤、腹水型肝癌等有显著抗癌作用;马蔺子甲素和马蔺子乙素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,抗癌作用与放射增敏作用均无骨髓抑制副作用;马蔺子甲素与阿霉素和三尖杉酯碱合用可阻断白血病瘤株耐药性;马蔺子甲素腹腔给药或灌服给药,对正常小鼠或荷瘤小鼠迟发超敏反应均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,亦有非特异性免疫吞噬功能作用。毒性:马蔺子甲素小鼠腹腔LDso为(25.4±1.9)克/千克。
【化学成分】种皮的醚溶性部分含马蔺子甲素、马蔺子乙素、马蔺子丙素等。另含羽扁豆烯-3-酮、白桦脂醇、β-谷固醇、植物蜡及多种脂肪酸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燥热者禁用,脾虚便溏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①治黄疸肝炎,小便少而黄:a.马蔺子9克,水煎服。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b.马蔺子9克,茵陈15克。水煎服。(《湖北中草药志》)
②治诸淋浊:鲜马蔺子60克,加冰糖15克,开水适量,冲炖,于饭前服。(福州台江《民间实用草药》)
③小便不利:马蔺子6克,车前草9克。水煎服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
④治小便不通:a.马蔺子6克,捣碎,水煎服。(《天津中草药》)b.马蔺子25克,扁蓄10克,木通10克。水煎空腹服,日2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⑤治痢疾初起:马蔺子9克,黄刺皮9克。水煎服。(《西宁中草药》)
⑥治食积不化:马蔺子炒焦,每服9克。(《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⑦治痈肿疮疖:马蔺子6克,马齿苋30克,蒲公英30克。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⑧治鼻衄,吐血:马蔺子6克,白茅根30克,仙鹤草15克。水煎服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