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亮化工程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。从“亮化”到“靓”化,直至今日的“量化”,是形势发展的必然,也是亮化设计实践成果与经验的积累。城市亮化工程要突出重点,不能简单理解为地毯式的城市全部亮化,要注重“点”与“面”的结合。应放弃“不夜城”理念和反思“光污染”危害。
国外许多城市的亮化工程,总的感觉不是亮化,而是“暗化”。
如意大利人对罗马夜晚“暗淡”的解释是:“这个拥有辉煌历史的城市,不需要再用人工来增光”。如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在夜间光芒四射,是因为它是标志性景点,而离它不远的塞纳河就是幽暗的。一个城市全亮不如几个点亮,但“点亮”,也要亮得有依据,以人居是否适宜和与城市文化是否合拍为前提。
商业街不一定非要搞成“灯光隧道”,这会使购物者有一种站在舞台上的不自在。商业街的夜间照明不能太夸张,适度和谐才好。日本银座是世界有名的商业街,但也不是五彩缤纷和光彩夺目的,而是较为暗淡,这是他们有意消除一种浮华和烦躁的灯红酒绿,给购物者一种朴实无华的“回家”感受。
美丽星空是我们的宝贵自然资源,城市亮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绝对不应以牺牲暗天空环境为代价,同时低碳经济也要求我们每个照明人为此做出不懈努力。保护夜空环境,防治光污染,倡导绿色照明,我们可以做到!
评论